“《庄先生》不只向外国观众呈现了一个好看的中国故事,也拥有引发当今观众共鸣的现代主题。”该剧核心创作者、编剧庞贝在京接受采访时说。
穿梭古今:“庄周梦蝶”生发现代启示
英美文学专业出身的庞贝因长篇小说《无尽藏》荣获多个文学奖项并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终评而广受关注,其几乎同时面世的四幕话剧《庄先生》也成绩斐然:自2014年12月在京首演以来,已在全国演出近70场,今年4月在香港获得第10届华文戏剧节最佳编剧奖。
该剧用复调手法描写了两个时空中互为镜像的人物:战国时代的漆园吏庄周、当代研究《庄子》的副教授庄生;先写庄周欲求自由必先摆脱物欲,再写庄生面对现实困境欲求自由而不得,续写庄周悟真得道自由自在,再写庄生精神救还获得再生。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矛盾叠加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物不断退去枷锁获得自由的过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孟繁华评介道,“在古今对话中,充分显示了编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实现激活与光大的自信和可能。”
庞贝说,《庄先生》由“庄周梦蝶”的经典传说生发,旨在呈现中国道家哲学的现代启示,不为物役,回归自然,极简生活,精神自由。“它的主题很契合在名利争斗中迷失的现代人的心灵,呈现给人们‘一种可能的生活’,一种亦幻亦真的生命境界。”
贯通中西:在国际语境中寻求共鸣
此次《庄先生》赴法国演出的版本,由于时长所限,现代部分被删去。在庞贝看来,这虽有损于主题和剧情的呈现,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能呈现一个完整且丰满的庄子形象。
然而即使这样,剧中包含的复杂而深邃的中国式哲思,能被西方观众接受吗?庞贝对此始终抱有自信,因为他能找到故事或主题中中西相通的元素。
“庄子哲学其实是与古希腊文化、斯宾诺莎的泛神论、与弗洛伊德的梦学以及尼采的超人哲学都有着某些神秘的感应。”庞贝说,庄子的“齐物论”讲的是平等,“逍遥游”讲的是自由,这都是当今国际语境中能够引发共鸣的艺术元素,也是能令法国乃至欧洲观众感到亲切的价值理念。
事如所料,有欧洲观众向他反馈,中国的哲学家庄子与法国的哲学家加缪有相似之处:庄子也是一个加缪式的“局外人”,其行为所构成的戏剧冲突也如加缪笔下角色的“反抗”,都具有某种悲剧感和荒诞感。
而英国诗人西蒙·狄金森看完演出说,他虽然跟不上法文字幕,但仍可“凭感觉”看懂故事。“《庄先生》像我的诗歌一样,探讨的是在物质社会如何保持个体尊严的主题,也有一种流浪的情绪。”
走出困境:激活中国传统文化资源
1947年创立的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和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德国柏林戏剧节,并称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戏剧节。近年来,以孟京辉为代表的中国戏剧人逐渐成为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常客。
法国戏剧编导朱利安·哲拉斯是中国戏剧人赴阿维尼翁之路的见证者。他是土生土长的阿维尼翁人,其父杰拉尔·哲拉斯是所有中国戏剧参加的戏剧节OFF单元创始人之一,朱利安本人也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如今常常致力于中法文化交流。
朱利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来阿维尼翁的中国戏剧苦于语言障碍常过度依赖肢体表现,或仅满足于展示中国文化符号,甚至只为来“镀金”而非为艺术;而《庄先生》内涵深刻,将一位两千多年前的思想家塑造得具象生动,同时表达了人类向往自由的生存状态。
“毫无疑问,《庄先生》是近年来阿维尼翁戏剧节的中国戏剧中最好的一部。”他说。
庞贝认为,《庄先生》在法国受到认可,源于作品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这是一种戏剧艺术的交流,也是东西方哲学的对话。《庄先生》以戏剧的方式激活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使剧场成为一个精神分享的艺术空间。”
“在西方文化艺术一统天下的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同西方真正的对话,是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孟繁华说,“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艺术资源,是艺术界共同的梦想。《庄先生》在古今对话的同时,也实现了同西方戏剧对话的真正可能。”
2024-10-18
2024-10-17
2024-10-16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