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汉学研究在南部非洲地区的深入发展,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与约翰内斯堡的威廉·沃特沃斯兰大学计划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共同举办“南部非洲汉学家大会”。此次会议将汇聚南部非洲地区的知名汉学与中国学学者、智库专家、翻译家、政要及各界精英,共同聚焦于南部非洲多元文化背景下,汉学研究的新议题、新方法与新范式。会议旨在鼓励从南部非洲本土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助力构建具有南部非洲特色的汉学研究路径,进而丰富全球汉学研究的版图。
汉学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化与区域研究的勃兴,国别汉学的发展呈现出多维度的学术图景:既植根于本土学术传统,又交织着国际学术网络的动态影响。在徐宝锋教授领衔下,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及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一带一路汉学话语体系研究”项目提供学术支持,世界汉学中心依托自有资源数据库与海外汉学家团队,通过大量权威数据和文献资料,系统梳理各国汉学研究
《史记》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古代早期文明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经典巨著,翻译和介绍《史记》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现实需要。2025年7月23日至27日,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主办,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承办,世界汉学家理事会——文学专家委员会成员、美国著名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教授牵头组织《史记》翻译研讨会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举办。
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致力于全球汉学学术交流,为进一步培养青年汉学家,促进全球青年汉学学者对中国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将于2025年10月13日-18日举办“知中国”汉学青年研习营。该汉学青年研习营旨在组织海内外青年学者,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研究,深入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当代中国的理解,深化国际人文交流与不同文明互学互鉴,让有志从事中华文化传播和中国问题研究、积极参与中外不同领域交流合作的外国汉学青年学者,在世界汉学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较快成长为在各自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
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内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助力探索国际化研究课题,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特邀请加拿大卡尔顿大学政治学教授包天民(Jeremy T. Paltiel)于7月3日至13日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并开展国际关系专题工作坊。包天民教授将分享国际前沿研究成果和经验,并针对学员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答疑指导,帮助学员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