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翻译《神曲》 临终病榻上完成
田德望教授几易其稿历时18年 将文章从意大利原文译成中文
2019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意大利《晚邮报》发表题为《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中国一位教授在古稀之年开始翻译但丁的《神曲》,几易其稿,历时十八载,在临终病榻上最终完成。”这位教授,指的就是田德望教授。
翻译《神曲》
73岁开始试译《地狱篇》
田德望先生是我国德语文学和意大利文学研究的老前辈,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顺平县一个农民家庭,曾在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习,后留学意大利和德国。他是新中国第一位从意大利原文翻译《神曲》的翻译家。《神曲》(约1307—1313)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是世界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田德望的《神曲》一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社外国文学编辑室的资深编辑向北京青年报记者介绍,田德望曾参与编写《德国文学简史》《欧洲文学史》《德汉词典》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分册之意大利文学条目。他的主要译作有《凯勒中篇小说集》《绿衣亨利》《神曲》等,曾获鲁迅文学奖彩虹翻译奖、意大利国家翻译奖。
2000年10月,田德望病逝于北京。对于翻译初衷,田德望曾在《译本序》中说:在中学学习时,通过钱译《神曲一脔》,初次得知但丁的名字和他的《神曲》。进大学后,阅读了英译本,对这部作品发生了兴趣,后来学了意大利语,逐渐领会到原作的韵味,兴趣随之日益浓厚。多年以来,就有翻译这部世界名著的志愿,由于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一直未能实现,迟至1983年秋,其他工作告一段落,在朋友们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下,才着手试译《地狱篇》。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告诉记者,此时的田德望先生,已经是73岁高龄,中途几次因病辍笔。田德望在《译本序》中也说,“刚动笔时,感到困难重重,力不从心,产生了失败主义情绪,后来,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逐渐克服了这种思想障碍。”
最大挑战
文章体例与自身体力
究竟有哪些困难呢?在田先生看来,翻译《神曲》的先决问题是:译成诗还是译成散文?他自己对此曾考虑很久,也问过朋友们,大家意见很不一致,最后,自己决定译成散文。个中原因,田先生曾在《译本序》中解释,就主观条件来说,译者不是诗人,缺乏旧体诗和新体诗的功力,而《神曲》却是极高的诗,如果不自量译成诗体,恐怕“画虎不成”,使读者得到错误的印象,以为但丁的诗也不过尔尔;二是中外用诗歌体翻译《神曲》的,由于语言差异而造成韵脚等的不同,很容易产生为了形式而损害原意的情形,而完全摆脱格律束缚的散文译本,如美国但丁学家诺尔顿的译本(1891)和辛格尔顿的译本(1970),则尤为忠实可靠。这些事实坚定了译者采用散文体的信念。
解决完体例问题后,这样一个大工程,对田先生的体力也提出严峻挑战。为在有生之年如愿译完《神曲·天国篇》全书,田德望教授接受了朋友们的劝告,先译正文再作注释,“待译完正文开始作注时,果因年迈体弱,视力衰退,工作难以为继。”好在此时一位意大利友人推荐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吴淑英女士做田先生的助手——吴女士是一位资深的意大利语言学者,曾留学于罗马大学,选修过意大利文学课程。田先生在2000年8月的《译后记》中说,“(吴女士)在《天国篇》的审读、校订和注释中与我密切合作,并独立完成本篇第七至二十九章的注释以及本篇全部插图的说明文字。”
历时18年
译完两个月之后与世长辞
尽管田德望教授谦称“把诗译成散文等于用白水代替存放多年的美酒,味道相差甚远”,但历经18年译就、从意大利语直接译成汉语的《神曲》被誉为“译文精良,注释尤其详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得到意大利政府的高度评价——由于他在但丁研究中的杰出成就,1999年受意大利总统接见并获“总统一级骑士勋章”。2000年8月将《神曲·天国篇》译完,两个月之后的10月6日,田先生即与世长辞。
另外,《神曲》的出版也经历了漫长岁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神曲》的时间跨度长达11年:《地狱篇》出版于1990年1月,《炼狱篇》出版于1997年4月,《天国篇》出版于2001年5月,分别由三位责任编辑先后编发。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在2015年推出了“中国翻译家译丛”第一辑,其中也收入了《田德望译神曲》。
文/本报记者 张知依 统筹/刘江华
2025-01-15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