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是外国人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一座桥梁,是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的历史文化碰撞之后派生出来的一种学问,是中国文化另一种形式的自然延续。
汉学发展历史悠久,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中国文化译研网将其中已出版的、优秀的世界各国著名汉学家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学、宗教、民俗、经济等方面的研究著作加以汇总整理,并简要介绍其内容,特推出“海外视角看中国:国际汉学研究书系推介”,以飨读者。
书名:《中国和基督教》
作者: (法)谢和耐(Jacques Gernet)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 耿昇
书籍简介
《中国和基督教》一书并非传统的传教史,而是研究传教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以此来研究中西文化的特质。谢和耐在本书中详细分析了明清鼎革之际中国与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政治、历史、社会、思想、文化,尤其是世界观和伦理方面的异同,主要对中国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各个方面加以比较研究,通过中国人和传教士的自述,对比宗教以及社会形态、道德规范、政治、哲学、语言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了中西文化在第一次真正接触时所发生的强烈碰撞。引人注目的是,本书的副名是“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这里用的是“撞击”,似乎在说文化冲突的裂度和状态,异常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谢和耐(Jacques Gernet)是法国20世纪下半叶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名誉教授。他专事中国社会和文化史研究,著述等身,是法国汉学界的头面人物,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他以传统但不保守的治学方法,既继承了考证派的某些传统,又极大地突破了他们的框框,在中国历史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绩,开拓了法国汉学界的一代新风,在汉学界享有盛誉。谢和耐教授在汉学领域内一直勤耕不辍、著述颇多,这些著作每部都有多次重版或修订再版,并大都被译成西方多种文字出版,其中以《中国社会史》(1972)和《中国和基督教》(1982)两部著作获国际汉学界好评。
书名:《中国总论》
作者: (美)卫三畏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校:陈俱译,陈绛校
书籍简介
《中国总论》(The Middle Kingdom)是19世纪美国汉学的代表作,对清末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对外交往、地理物产、宗教艺术等方面作了系统论述,堪称关于传统中国的百科全书,被公认为美国人研究中国的最早的权威名著,“成为数代美国人认识中国的英文范本”。
20世纪美国汉学权威费正清评价此书说:“它简明细致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方方面面,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著作。”(《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1953年)
作者简介
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是最早来华的美国新教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位中国通,写作了为数甚多的汉学著作,代表作《中国总论》和《汉英韵府》奠定了他作为美国汉学第一人的学术地位。《中国总论》试图把中国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是美国最早的汉学研究著作。他的汉学著作对于近代西方人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卫三畏在华期间,集传教士、外交官和汉学家于一身,是早期中美关系史和文化交流史的一个缩影。
书名:《终南山的变容》
作者: (日本)川合康三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译者: 张剑
书籍简介
《终南山的变容》是京都大学杰出学者川合康三教授历年所作中唐文学研究论文的结集,也是他多年研究唐代文学的心血结晶,所收二十二篇论文时间跨度近三十年,不仅能从广阔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史背景中把握具体问题,还能抓住文学表现的核心,深入阐述作家作品的艺术心理和艺术特征。
作者简介
川合康三,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曾任京都大学教授、国立台湾大学客座教授、美国Brandeis大学客座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等。现为京都大学名誉教授。
书名: 《中国现代化》
作者: 吉尔伯特·罗兹曼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
书籍简介
《中国的现代化》是美国一批著名学者近年研究中国现代化事业的综合性著作。它从晚清中国与西方交手并着手现代化说起,一直写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国际环境、政治结构、经济发展、社会整合和科技进步等五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化事业在晚清、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后各个时期的起步、彷徨、动摇、发展、挫折、再发展的艰难历程。作者对于中国国内问题的探讨,持论颇为客观。
作者简介
罗兹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中国、日本和俄国这类社会的相互对比与彼此理解,也兼及有关现代化与前现代的宏观社会学比较,或者东亚与西方发展路径的比较。著有《清代中国的人口与市场调解》等,编有《中国的现代化》《东亚地区:儒家遗产及其现代调适》《日本对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回应》等。
书名:《中国科学技术史》
作者: [英]李约瑟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书籍简介
著名英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 。此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用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年12月9日-1995年3月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首任所长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和科学史的研究 。
书名:《中国的使臣-卜弥格》
作者:爱德华·卡伊丹斯基(Edward Kajdanski)
译者:张振辉
出版:大象出版社
书籍简介
《中国的使臣-卜弥格》以丰富的史料,通俗的文字向读者介绍了中国的使臣卜弥格。卜弥格(Michel Boym,1612—1659 ),波兰耶稣会传教士,是欧洲真正意义上对《马可·波罗游记》作出诠释的先驱,被誉为“波兰的马可·波罗”。还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文化成果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其科学著作内容涵盖广泛,涉及中国动植物学、医药学、地图学等。
作者简介
爱德华·卡伊丹斯基(Edward Kajdanski)于1925年出生在哈尔滨一位波兰铁路工程师的家庭,儿时接受哈尔滨波兰侨民的波兰教育,1951年大学毕业后回到波兰。20世纪60-80年代先后在波兰驻华使馆和广州领事馆工作。20世纪70年代,卡伊丹斯基开始潜心研究卜弥格的历史,先后出版了《明王朝的最后使臣—卜弥格》和《中国的使臣—卜弥格》等7、8部关于卜弥格的研究著作。
书名:《中国制度史研究》
作者: 杨联升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彭刚 / 程钢
书籍简介
《中国制度史研究》,深厚的功力和独特的视角,才能使古老的历史学焕发生机;丰富的学养和精妙的取向,才能在论述重大问题时举重若轻。本书是汉学家杨联升发表于《哈佛亚洲研究杂志》上的关于中国制度史和经济史的系列论文之结集。
作者简介
杨联升(1914-1990),著名汉学家,著名历史学家。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系,后负笈美国,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20世纪50年代即成为世界汉学界一流学人,长期担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尤以对中国经济史和制度史的研究闻名于学界。杨联升治学从经济史入手,兼治文史语言,曾任赵元任助手,与胡适通信论学二十年,余英时称其为“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而他自己则自喻“敢比仰山杂货铺”。
书名:《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作者: 夏瑞春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译者: 陈爱政等
书籍简介
《德国思想家论中国》,在德国大哲人的慧眼中,中国的形象如何?曾被推崇为处于哲人治理之下的“模范社会”,为何又被视作“一具涂了防腐香料的木乃伊”?曾被颂扬为“理性的完美体现”的文化何以又被贬损为“守旧落后的化身”?这里辑录的极其智慧的洞见,理应唤起我们反思、再反思。
作者简介
夏瑞春(Adrian Hsia)是当前华人精通西方语文的第一人。他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教授德国文学,编写《赫瑟与中国》(Hermann Hesse und China),《德国思想家论中国》(Deutsche Denker über China)及《十七、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The Vision of China in th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等书。
注: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5-01-01
2024-12-31
2024-12-30
20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