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学汉语的目标是发展一种思想的灵敏
何莫邪曾说自己属于“1968年那一代人”,那是在文化上反叛的一代人,他们主张把“高雅”的文化赶出神圣的艺术殿堂,以大众文化和先锋派艺术取而代之。谈起被中国文化吸引的缘故,他说:“文化的灵敏比所有其他的东西都重要,我觉得学汉语的目标就是发展一种思想的灵敏,这种灵敏是完全纯洁、抽象的。”
与其他人不同,何莫邪的汉学学习,以枯燥的文言文开篇。在牛津大学的7年时间里,他读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著作。毕业后,何莫邪被推荐到马来西亚的槟榔大学担任东方哲学系讲师,教授的课程是逻辑学。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第一次接触到丰子恺的漫画,从此,收集“小人书”成了他学术研究之外最大的爱好。
史亚当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何莫邪教授(中)、牛津大学皇后学院麦笛教授
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
世界著名汉学家,挪威奥斯陆大学汉学系荣休教授,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汉学系教授,哥本哈根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
主要学术兴趣为“比较视野中的汉语语言哲学、汉语语法和概念史”。主要著作包括李约瑟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第7卷《中国传统语言与逻辑》(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Language and Logic 1998)、《汉语文言句法面面观》(Aspects of Classical Chinese Syntax 1981)、《威廉·冯·洪堡致雷慕沙书简与古汉语哲学语法》(Wilhelm von Humoldt’s Brief an Abel Rémusat und die 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des Altchinesischen 1979)。
编者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世界汉学家口述中文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史”拟对来自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拉丁美洲、阿拉伯语区、俄语区等五个主要语言和文化区域的代表性汉学家进行深入的口述访谈,通过汉学家亲历和在场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经验,勾勒出汉学家所在国的汉学发展史,梳理出清晰的中文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轨迹。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50余个国家、300余人的口述史访谈。
中国文化译研网(CCTSS)特推出“汉学家口述史”系列,以连续性的《汉学家说》短视频形式,对汉学家学术生涯进行整理回顾。今日推出汉学家何莫邪口述史(二)。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