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七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克林(Colin Mackerras)受世界汉学中心邀请来华出席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并正式入驻世界汉学中心开展了为期多日的汉学学术研究工作与当代中国国情研修。在入驻世界汉学中心期间,马克林教授接受了《参考消息》专访,采访内容刊于《参考消息》2023年11月30日第8版,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每次来中国,我都像回到了第二故乡,总是迫不及待想多走走、多看看。”日前,84岁的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马克林在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6月29日,马克林在于北京举办的世界汉学家理事会大会上演讲。
近60年来,马克林到访中国80余次,在亲身见证中国发展进步的同时,孜孜不倦地向澳大利亚和世界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马克林以不懈努力和真挚热情,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搭建起一座桥梁。“文化沟通至关重要,如果不能相互理解,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他说。
事实上,马克林的中国缘始于偶然。当时,堪培拉一所高校提供亚洲学方面的奖学金,他在母亲的鼓励下选择一试,最终成功“上岸”。
“我一直为此对我母亲心存感激。”马克林回忆说。
在学校里,他遇到一位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的瑞典籍教授。“他教我如何欣赏宋代的山水画,带我了解中国文学,包括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马克林用流利的汉语提起这些中国古代诗人。
在他看来,中国的文学艺术里,无论是诗、画,还是戏曲,都“非常细腻”。初次相遇,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就在他心底生根发芽。
马克林在世界汉学中心专家办公室。
后来,马克林到英国剑桥大学读书,深入研究中国唐代史。在朋友推荐下,他获得到中国教书的机会。
1964年8月,马克林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当时的北京还没有地铁,汽车很少,到处都是自行车。”据他回忆,去机场接他的是时任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英语系主任王佐良。“后来我才知道,王教授是相当有名的诗人和翻译家。”
马克林至今珍藏着一张黑白照片。这张摄于1965年的照片中,马克林同身穿棉布翻领工装、笑容腼腆的北外学生站在一起。他当时的学生大多来自普通工人和农民家庭,“他们勤奋、认真、爱国,英语水平非常高”。
马克林第一次在北外任教的经历只有短短两年,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段时光“完全改变了”他的一生。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教授接受了世界汉学中心《汉学频道》与《青岛日报》联合专访,马克林(Colin Mackerras)表示,现在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快,中国人民变得更加自信。
“当时的中国对于西方国家和澳大利亚而言,几乎是如同‘外星球’一样的存在,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人的想法,很多人认为中国是‘威胁’。”马克林说,那两年间,他常和中国朋友深入探讨、交流,渐渐地,他对中国有了更深层次、更广维度的理解。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马克林和一同来到北京的妻子爱丽丝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1965年,他们的长子斯蒂芬在北京出生,成为第一个在新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公民。
此后的岁月里,马克林撰写和编辑了超过40本有关中国的著作,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
他关注西藏的现代化发展长达30多年。他认为,“西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筑、服饰、语言等传统文化得到充分保护,并在传承中焕发了新活力”。
他同样长期关注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最近一次去新疆是在2018年。他告诉记者,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安全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喀什,他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咖啡馆之一”;在莎车县,他参观了一所艺术学校,并与维吾尔族青年一起学习民族舞和传统艺术“十二木卡姆”。
“经济的腾飞、绝对贫困的消除、新生儿死亡率的降低、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妇女权益的保护、飞驰的高铁……”他对中国方方面面的发展成就如数家珍。
谈到文化交流,这位老人谦虚地说,自己只做了两件事:促进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和著书介绍中国。
2023年6月7日下午,“薪火永相传——大师说汉学”暨“世界汉学讲坛”第四讲在世界汉学中心成功举办。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马克林(Colin Mackerras)带来“汉学的起源及影响”(The Origin, Meaning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Term Sinology)讲坛,13位“新汉学计划”博士毕业生参与交流。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的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历史、艺术和少数民族;到中国做研究和授课的次数,自己都数不清……
作为一名“中国通”,马克林尝试用文字给西方读者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针对西方所谓“中国威胁论”,他喜欢讲郑和下西洋的例子。“郑和曾经七次航海,但是没有占领任何国家。”他说,作为对比,“一些西方的航海家,发现了新的大陆,也带来了殖民和流血”。
“我对中国的未来很感兴趣。”他说,“这些年来,我看到中国是如何崛起的,也期待看到中国更加繁荣的明天。”
年逾八旬,这位老人还有新计划。他打算研究中西方戏剧,再多来几次中国、多写一些文章。
他说:“我有五个孩子,11个孙子孙女,也希望能带他们都来中国走走转转。”
(《参考消息》2023年11月30日第8版)(注:文中部分图片为编者所加)
马克林(Colin Mackerras),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联邦人文科学院院士。2014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戏曲、中国历史、中澳关系以及中国的西方形象等。代表作包括《我看中国——1949年以来中国在西方的形象》《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国现代戏剧:从1840年到今天》等。
2024-12-25
2024-12-24
2024-12-23
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