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家摆摊卖年货,非遗泊里大集走向“国际化”

来源:中国文化译研网

作者:

2025-01-08

“非遗里的中国年”

  2024年12月,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乙巳蛇年春节将成为第一个“非遗版”春节。当1月8日的晨曦洒向大地,腊月初九的空气中满是年味儿,在红火热闹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泊里大集上,一群“入乡随俗”的外国友人颇为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爱奥尼亚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的多位重量级学受世界汉学中心邀请,来青参加“非遗里的中国年”暨“典籍里的中希文明”系列对话活动,一起逛非遗大集、品地方美食、写新春福字,感受浓浓年味。

1.png

2.jpg

  本次系列对话活动由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联合希腊爱奥尼亚大学举办,旨在助力中国春节文化在全球范围的传播,推动春节文化及相关产业“走出去”,让古老的非遗在现代社会中跨越国家界别和文化差异,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精神风貌。

  一入泊里大集,爱奥尼亚大学校长安德烈亚斯·弗洛罗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教席指导委员会负责人、爱奥尼亚大学希腊汉学中心主任斯塔夫罗斯·卡齐奥斯等沿着熙熙攘攘的摊位前行,水果缤纷似彩练,糖果甜香沁心脾,炒货“滋滋”冒香气,红席精美展工艺,熟食诱人勾馋虫。

3.png

4.png

  在他们眼里,来到热闹的传统集市仿佛进入了一个新世界,直呼在这里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不多久,这群“老外”就跟本地村民、市民一样,融入当地的生活,在人头攒动的集市里,买些新奇的小吃边逛边吃,鲜香的海鲜烩饼、醇厚的cha锅子羊汤、热乎的手工炉包的热乎,让希腊友人尽情品味地道中国年的舌尖魅力。

5.png

  漫步集市,物美价廉的商品让他们忍不住买买买,时不时还会跟摊主讲讲价,也会对摊子上的古董商品产生兴趣,爱奥尼亚大学外语、翻译和口译系教授斯特凡诺斯·弗拉乔普洛斯(Stefanos Vlachopoulos)淘到了一本上世纪出版的“红宝书”,买下后用双手把“红宝书”捧在胸前,然后又小心翼翼地把书珍藏进了随身的书包内。许多摊主们纷纷笑着打趣:“我们也算是把生意做到国际化了。”结束时,几乎每个人都是大包小包“战利品”,收获满满。

6.png

7.png

8.png

  春联年画摆摊处更是喜气洋洋,来自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天津杨柳青画社的杨柳青年画、文创和来自新区的胶南年画琳琅满目。大桌铺开,笔墨纵横,书法家们挥毫泼墨,写下一幅幅饱含祝福的对联、福字,与年画、灯笼、挂件相互辉映,年味儿“爆棚”。学者们兴致勃勃地当起“小摊主”,叫卖声、欢笑声交织,大家手举喜庆年货,相机“咔嚓”声不断,定格这温暖欢乐时刻。

9.png

10.png

11.png

  在青西二中,学生们自信满满,用流利英语讲述着中国春节的传奇故事、古老习俗,带着希腊学者们穿越时光,领略春节的深厚底蕴。围坐交流环节,爱奥尼亚大学的教授们与中方专家以“中国年”为钥匙,开启非遗弘扬传承的智慧之门,你一言我一语,思想碰撞出耀眼火花。斯塔夫罗斯·卡齐奥斯教授在回答提问时表示,非遗大集是“活”的,是留存到现代化中国,并与时俱进、特别珍贵的文化习俗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值得好好重视和保护。交流期间,学生们踊跃提问,互动热烈。

12.png

13.png

  “非遗里的中国年”暨“典籍里的中希文明”系列对话活动期间,世界汉学中心将接续举办“典籍里的中希文明”学术对话会暨“春节文化与文明互鉴研讨会”、天津古籍出版社“从古代典籍溯源文化共鸣”古籍展和西海岸新区年画展等一系列活动。

  世界汉学中心作为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关键桥梁与紧密纽带,通过组织、带领希腊学者深入中国乡村集市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基层场景,让异国他乡的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真切触摸到中国文化的温度与质感,以最生动形象、最接地气的方式精准感知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世界汉学中心将以此次系列对话活动为重要契机,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上持续发力,为推动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增进各国人民心灵相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吴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