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在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推荐下,经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评委会评选,第14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花落英国翻译家韩斌(NICKY HARMAN)手中。这位年近古稀的英国女人,不仅醉心翻译中国文学近20载,更是以推广中国当代文学为重要宗旨的非营利组织“纸托邦”(Read Paper Republic)的创始人之一,近期还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国女性作家境况的调查。《欧洲时报》特约专访,走进这位投身推广中国文化数年的汉学家的翻译世界。
近日,英国历史学家兼作家迈克尔·伍德之新作《中华的故事》一书在英美出版。该书采用宏大历史叙事讲述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的历程,与此同时又着眼于形形色色鲜活的人物及事件,可谓宏观史与微观史的结合。
扬·米尔达(Jan Myrdal)是瑞典作家、评论家和政治活动家。他一生著作等身,心系中国,至今已发表200多部(篇)评析和介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著述,其中以1962年至1994年5次采访延安南郊柳林村,撰写的《来自中国农村的报告》系列论著尤为著名,至今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各国,成为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社会的必读书目之一。
“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韩裴(见图)吟咏着《红楼梦》里的文字,语速不快却很流利。作为保加利亚汉学家,朗读《红楼梦》对他来说并非难事,每当读到兴处,他的表情温和率真,颇有几分少年意气。
他说,有时,讨论未来中国的西方人认为,一部中国文学作品或者一部中国电影对洞察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有帮助。比如,中国近几年有部叫作《战狼》的电影公映后票房不错,有所谓的西方中国问题专家就从中下结论说中国外交出现了转向,中国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一律被扣上“战狼”的帽子。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