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达来自阿塞拜疆,30岁的他目前在安徽大学读研究生,今年他在中国过了新年。第一次感受春运、第一次和中国家庭一起吃年夜饭、第一次看春晚,这一次艾达全方位感受了中国年,他告诉记者:“春节意味着家庭团圆,不管在哪里的人都会回家过新年。”
在孔子学院初遇中国年
2011年,艾达即将从阿塞拜疆的巴库国立大学毕业时,他认识了一位女生,意外发现这位女生会写汉字,交流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大学新开设了孔子学院。“当时看到汉字就感觉很有兴趣,但是汉语真的很难,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他说。
工作两年之后,2013年,艾达选择进入孔子学院学习中文。艾达告诉记者,当时他对中国春节了解得并不多,仅仅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中国会通过舞狮、舞龙表演来庆祝这个重大的节日。
那一年春节到来之前,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也“忙碌”起来,中国老师为外国学生们编排了有“中国特色”的节目,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阿塞拜疆喜迎中国年。在艾达的脑海中,孔子学院举办迎接春节活动的时候,政府的工作人员、巴库国立大学校长等重要的人物都会到达现场观看,以视重视,孔子学院的老师学生也会认真准备。
“我当时和三个朋友一起唱了《茉莉花》,我们穿着红色的唐装,衣服上面还有龙的图案。”《茉莉花》的歌词让他头痛不已,“当时刚刚接触汉语,觉得歌词学起来特别难,学了很久,但是现在看来太简单了!”正是孔子学院的活动,让艾达对中国年有了感性的认识。
通过汉语水平考试之后,艾达于2014年来到中国,开始了为期1年的中文学习之路。然而这次,他和春节“擦肩而过”。2015年春节到来前,其他“有经验”的外国留学生就告诉他:需要多买一些土豆、鸡肉,做好“食品储备”,因为春节那几天,食堂和外面的餐厅都会关门,只能自己下厨制作简单的食物。但是,艾达的签证于2015年2月14日到期,那时距离春节只有不到一周的时间,他需要返回阿塞拜疆,因此未能感受到中国的春节气氛。
南下旅行正赶上春运
2016年,艾达再次来到中国,成为安徽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今年2月7日,他独自一人南下,先到广州,再转深圳,既是旅游观光,也是考察,为毕业后的发展做准备。他没想到,这场旅行正好赶上春运。
出发之前,艾达提前5天开始在网络上抢购火车票,那时他意识到:春节前买票太难了!“高铁票很久之前就卖光了,只能买普通火车的票,来回都是乘坐普通火车。”从深圳返回合肥的这段路程,艾达因为买不到直达合肥的火车票,便从信阳中转。
2月13日的深圳火车站,候车厅人潮涌动,目光所及处,人们无不是拎着大包小包。“当时人太多了,候车厅所有的座位都坐满了,还有人站着。” 艾达说,深圳是中国的大城市,很多人离开家乡,在深圳工作、结婚、生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到春节的时候,都会回老家,回到自己爸爸妈妈的家里。在深圳的火车站,艾达听到即将返乡的信阳人聊天,感触颇深。
火车从深圳到信阳需要大约19个小时,车程漫长,车厢的乘客说着家常事,不远处两个七八岁孩子的欢声笑语让艾达久久难忘,也让原本无聊的时光“欢快”了几分。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坐在一起聊天玩乐,忽然聊到“压岁钱”的话题:“过年了,有压岁钱啦!”他们的话语间都带着兴奋和激动,气氛达到了一个顶峰。“长辈发压岁钱也是中国春节的一个重要的习俗,我以前不明白压岁钱是什么,现在基本明白了。”艾达告诉记者。
“在中国,春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在外地的人都要赶回家,和家人团聚,一起过新年。”旅游“偶遇”春运,艾达也感受到春节期间中国人回家的深深愿望。
在朋友家融入中国年
去年,艾达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在中国人合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只能利用提前准备的食材,独自制作简单的食物,今年却是大不相同:除夕前几天,他的中国朋友就向他“伸出橄榄枝”,邀请他一起吃年夜饭。“朋友订了一个饭店,我和她的家人一起吃饭。”
朋友告诉艾达,除夕前有些忙,来不及在家里准备饭菜,就选择了饭店,但是一般情况下还是在家里自己准备年夜饭。除夕那天的下午5点,艾达到达饭店,朋友的家人已经到齐。“我们当时大概9个人一起吃饭,多半是老人。”
这顿年夜饭持续了3个小时,艾达和朋友的家人一起吃饭、喝酒、聊天,一起干杯庆祝新年的到来。“吃饭的时候,他们会祝福老人身体健康。有一个年轻人和我年纪差不多,大家祝他今年找到女朋友,能够结婚。”在艾达的国家,人们在庆祝新年时也会祝愿“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他们对我们国家怎么过新年非常感兴趣,想知道我们是不是和家人一起过,和中国过新年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的。”艾达说,朋友家人提出的问题,他都一一解答。
年夜饭结束后,艾达回到宿舍,观看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这也是他第一次观看。他说:“之前不知道有这个节目,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个节目非常有意思,每年除夕晚上中国人都会看。”
“今年的春晚有来自各个国家的人表演节目,舞蹈《欢乐的节日》里就有我们国家的人表演,这也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他一直观看节目,直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直到《难忘今宵》的歌声响起。
两国传统新年大不同
在阿塞拜疆,传统的新年在每年的3月21日,人们称这个节日为“诺乌鲁兹”节,它意味着春天到来。节日前的四个星期,庆祝活动就开始了,那四个星期里的每个星期二都有不同的名字,分别是:水、风、火、地面。艾达介绍:“最后一个星期二象征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到3月21日,都是放假的时间。”假期里,家中的长辈会制作各种蛋糕、米粉,大家会在熟鸡蛋的外壳上面涂上各色的颜料,制成彩蛋,用作装饰。
阿塞拜疆人也有属于他们的“春晚”。“3月21日白天,政府会在首都巴库的步行街举办长达3至4个小时的演出,那时会有各种歌舞表演,都很有民族特色。”艾达说,总统也会到现场观看演出。
现在,阿塞拜疆庆祝新年的时间已经和欧洲国家统一起来,都在12月31日。“但是我们传统的新年还是在3月21日的‘诺乌鲁兹’节,它现在仍然是我们最重大的节日。” 艾达说。
2024-12-16
2024-12-13
2024-12-12
2024-12-11